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西洋乐 >

《百鸟朝凤》被人遗忘的难道仅仅是唢呐?

更新: 2022-12-05 10:15 编辑: 流行乐坛网 归类:西洋乐 人气: 65

《百鸟朝凤》被人遗忘的难道仅仅是唢呐?

      电影从唢呐师傅焦三爷收徒开始,我们好像大致就能猜到结尾,就像我们自己没有见证过唢呐匠的辉煌时刻,而只知道这门技艺现在濒临凋落一样。整部电影就像一个预言,预示着唢呐这门营生在时代的潮流中被人遗忘;《百鸟朝凤》就是唢呐匠吹给焦三爷、吹给自己、吹给时代变迁中许许多多消失的技艺和文化的哀乐。

    天鸣问师娘,她跟师傅有没有孩子。虽然徒弟们就像是焦三爷的孩子,但是他们“焦家班”也在某种程度上因为没有子嗣而必须更名易姓。跟吹唢呐这门技艺一样,后继无人。

吹唢呐的习俗跟礼节就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也和电影中中西乐器对垒败下阵来一样,在冲击中渐渐衰落。

      影片导演吴天明先生的仙逝,在过去那个年代电影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从影片结尾字幕汇集大陆电影界半壁江山就能看出其过去的功绩和地位,其遗作也在《美国队长3》等外国大片或者国内符合当代观众口味的影片中苦苦挣扎谋得一点点票房。

      从个人家庭到技艺传承再到如今的“快餐”文化,几乎可以一言以敝,传统文化都在渐渐衰落。就像春节变成了段子手和红包族的狂欢,清明、端午、中秋需要靠“小长假”来维系,我们的经济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文化也在融合,或者说因为我们的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发展,下里巴人的民俗文化已经不再符合现代的审美观。甚至可以想见,为何这样一部电影是由一位老一辈的电影工作者完成,因为他来自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记忆和不能磨灭深入骨髓的印记;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一代,就算愿意去了解去讲述,我们有那个底蕴吗?

      看电影的时候不禁在想,为何在我们眼里,只有那些西洋管弦乐才称得上是高雅艺术?同样历经时代的检验,为何我们的艺术在消失而西洋艺术却能传播到世界各地甚至成为学识、品味、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如果这样问大致也能明白了,管弦乐的出身在西方的群体定位便是贵族、有钱有势的人;而我们的艺术来自于普罗大众,从劳动中来。当我们在城市化的发展中越来越远离土地远离孕育和发展出民间艺术的故土,艺术失去了土壤难以为继,只能靠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唤醒沉睡的记忆。

    因此,越是看到结尾越是感到一种无能为力。我们不能扭转甚至放慢时代变迁的脚步,也几乎不可能再使吹唢呐等民间技艺得到曾经的荣耀。我们也很难去改变时代改变的现实,很难再去寻觅过去的印记。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那些过去的、注定要消失的,除了一声叹息和目送那远去的背影,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变化才是永恒的主题,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永恒。

电影前半部分的乡村生活,充满质朴的气息。那时候河水还是清的,河边的芦苇也绿油油的。农人们扛着锄头健康的下地干活,不富裕,却自满自足。老唢呐匠人在传授给土地技艺的时候,还可以听到不下十种的鸟叫声呢!到如今,这些在阳光中无比清亮的画面,只能追忆。      面对经济大潮,面对世界的变化,我并不是说让农村老守田园拒绝城市化。而是如何能将更多的资源送到农村,让那里的人享有安居乐业的幸福?如果在农村也有较好的医疗、就业、就学环境,也可以赚到哪怕并不太多的钱,我想没有太多人会舍弃家人和健康来到城市中的。如果能够保持农村的小康氛围,是不是很多习惯的事物会延续下去?焦三的无后和天明的未娶,似乎都在暗示这门技能无以为继。如果真正喜欢一项民俗的人少了,那它真的就只能面对消亡

电影《百鸟朝凤》观后感5篇精选范文

《百鸟朝凤》讲述了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带领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我为大家带来几篇《百鸟朝凤》观后感供大家阅读。下面是我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百鸟朝凤》观后感一   学期中,我听说有《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就一直想去看看,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这个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了这部电影。这电影看得我都为此掉眼泪了,我还是写下如下观后感。   《百鸟朝凤》原来就有一个故事,我以前还做过绘本。我从小就喜欢这种神鸟凤凰。从前凤凰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但它却和别的鸟儿不一样,它总把别的鸟儿吃剩的果子捡起来藏起来。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都找不到食物,快饿死了了,凤凰就将自己储存多年的果子拿来与众鸟分享。众鸟为了感谢凤凰,将自己身上最漂亮的羽毛摘下送给凤凰。从此,凤凰成了百鸟之王。   《百鸟朝凤》其实是一首经典民乐,而这影片是吴天明生前的作品,耽搁了整整两年才上映。它不是预言故事,而是讲老一代唢呐艺人焦三爷传承手艺的故事。焦三爷是个外冷内热的老人,看起来严肃古板,其实是心怀热血。他其实是寻找自己的接班人,他用自己的教育方法寻找到他合适的作文接班人。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片段是游家班在给窦家出活时,焦师父主动提出给窦老爷吹《百鸟朝凤》曲子――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听到的曲子。焦师父吹呀吹,吹得如同活泼可爱的布谷鸟;吹呀吹,犹如歌声优美的百灵鸟;吹呀吹,又像机灵鬼怪的鹦鹉……但是才吹到一半,天鸣发现师父的唢呐染着红红的鲜血,他和师兄弟们苦口婆心地劝师父不要再吹了。可焦师父却吩咐他们把鼓架起来,自己打鼓,让天鸣继续吹。他这样不要命的吹打,是想让他的曲子传下去,也把吹唢呐这门艺术传下去!焦师父最终还是承受不住,喷着鲜血倒了下去。   电影看完了,它带给我的是泪花吗?不,这电影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吧!我想它是想来告诉我们:社会在进步,但同时不要忘了老时代的东西,这些有意思的音乐和它的工具。它也告诉我们:学习一样东西,并不仅仅靠天分,更是靠勤奋的努力和汗水。我真的希望有更多人来看《百鸟朝凤》这部感动天下的电影。   《百鸟朝凤》观后感二   师兄们告诉焦三爷,天鸣病得厉害。焦三爷略加思索,说:“游家班班主病了,今日就由我代劳吧。”说完,他背朝人们,剧烈地咳嗽几下。片刻,他转回身,捧起唢呐,坚定而又大声地说:“《百鸟朝凤》,敬送亡人。”   唢呐声响起,抑扬顿挫,真好似百鸟朝见凤凰。天鸣的鸟叫也是惟妙惟肖。渐渐地,天鸣愣住了,他看见一股殷红的鲜血在锈迹斑驳的唢呐管上流着,是那么刺眼!一股,两股,天鸣毅然拿走师父的唢呐,三爷再也没忍住,“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吐在地上。但他顾不得擦去嘴角的血迹,大吼一声:“拿鼓来!天鸣,你继续吹!”说着,便“咚咚咚”地敲了起来。那一刻,他的眼神是那么坚决!那么无畏!   我的眼泪从眼角悄然滑落。这个坚毅的身影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头。   焦三爷是在用生命吹唢呐呀!他不顾自己老弱的身子骨,毅然决然地吹响《作文百鸟朝凤》,这不仅是对德高望重的死者的敬重,更是对唢呐艺术刻骨铭心的热爱啊!他把唢呐吹到了骨头缝里!我的视线又一次模糊了。   为什么焦师傅能用生命吹唢呐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是传承的力量!他用自己的鲜血告诉乡亲们,不要忘记唢呐;告诉天鸣,不要气馁,牢牢守护唢呐的技艺,八百里秦川不能没有唢呐!   现在,只要一打开收音机、电视机,就听到或摇滚或悠扬的西洋乐曲,它们就像细菌一样无处不在,肆意侵占着民族乐器的世界。许多民俗艺术正在远离我们,濒临失传。   庆幸的是,又有人开始重视民族乐器,唢呐艺术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些曾经拼了性命保全民俗技艺的民间艺人们,多少也能得到一些安慰了吧?   《百鸟朝凤》告诉我们,民族文化才是我们的根,我们要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族瑰宝重新绽放光芒!   《百鸟朝凤》观后感三   看《百鸟朝凤》,自始至终,一种沉痛的感觉,出了影院,广场上的广场舞音乐更显得格外刺耳,有一种想马上逃离的感觉。片中的影像历历在目,回家路上分享感悟和收获,我说:“天鸣不如蓝玉聪明,但割麦子很认真,失火了他先想的是唢呐,他的师傅收他做徒弟是因为他爸爸头磕流血了他心疼的哭了,他很孝顺。”   爸爸分享说:“我们爷爷也是唢呐匠那时候可是很高贵的职业,村里没有几个人会的,村里人很尊重,现在都被遗忘了。”   早上到学校,跟老师说:老师,你会不会吹唢呐?我想学。么非这小子想传承这门艺术?影片展现出一种传承,师道和孝道的传承,主人翁游天鸣开始不愿吹唢呐,为了爸爸的一个愿望,去学吹,为了师傅的,一句誓言,去传承唢呐。焦师傅,挑徒弟也是观人的根基,是否有孝道有担当,都是做人做事的方面去观察一个人,包括是否能耐的住。   父亲带天鸣去拜师的画面,父亲对师傅的尊重敬仰是百分百的,表拜师的决心。焦师傅一句:“磕什么头?这头不是谁都能磕的。”说明了传承的严谨。徒弟收七八个,其中有天资聪颖的蓝玉,却未曾教授唢呐的顶尖作品《百鸟朝凤》,要挑选什么样的人,是为中华文化的负责任。焦师傅的智慧是我们老师该具备的,识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人为了利益,或者生活所迫,曾经的信仰都移情别恋了,曾经的唢呐匠们都更改了行业,连天鸣的父亲也要求儿子改行,但是焦师傅在最后时刻想的是唢呐的传承,而游天鸣一直守着信念不改,《百鸟朝凤》只吹给德行高的人。焦师傅的德行受得住《百鸟朝凤》   沉重之余,也万分庆幸,庆幸我们伏羲教育正是从根本出发,教人伦,顺人性,培养孩子做人做事的能力,和学习的态度,只有根本好才能做传承,将来会有千万个游天鸣来改变社会,那就是我们的伏羲娃。   《百鸟朝凤》观后感四   唢呐,在现在已不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种古老的民乐逐渐被西洋乐器所取代。但是,有一首唢呐曲,在看过一部电影后,已被深深烙印在了我心里,那就是――《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讲述了游天鸣自小拜师学唢呐的故事。从电影开头唢呐的光辉岁月,到最后的逐渐没落,无不让人感动。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则是电影的尾声,一位老者,手拿唢呐坐在家门前的台阶上演奏着,有一对年轻女孩走了过去,还向老者身前的杯子里投了一块钱,这多么令人感到屈辱啊!   那位老者的唢呐技艺极好,可是,曾经无比光辉的唢呐技艺,如今,却只能用来像乞丐一样讨钱,这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屈辱心寒呢?再回顾电影的开头,二十几年前的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为红白喜事伴奏,多么光辉,多么光荣啊!可如今,有谁还尊重我们唢呐匠?没有。我们自己的东西,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这么被人给遗忘抛弃。而这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那些西洋乐曲新鲜,有趣,可我认为这并不值得我们为其放弃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而对于那些赶流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我想问你们几句,你们从哪里来?你们记得自己的根吗?   我认为,西方文化是非常新鲜,有趣,但是,我们要时刻记得,不能够本末倒置,不能忘记我们作为中国人,要将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要像游天鸣一样,将属于我们的文化时刻记起,烙印在心头,有着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信念。   唢呐匠只不过是沧海一栗,它反映了现代人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任由别人将自己的东西拿走。我们不能像电影里的那些混混,要像天鸣和他的师傅一样,将中国文化传给我们的后代。   百鸟朝凤,唯有坚持方能成凤。要学习电影里的唢呐匠们,传承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的坚持。   《百鸟朝凤》观后感五   观看完《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影片讲述了小男孩游天明跟着老一辈唢呐匠焦三爷学习吹唢呐的事情,在这部影片中,焦三爷对游天的严厉是希望他能更好的吹奏唢呐,将唢呐传承下去,而父亲对游天明去学唢呐的初衷是在那个年代学好吹唢呐可以光耀门楣,也可以养家糊口,殊不知,在时代的变迁下,在农村的这种红白喜事上,唢呐渐渐被淘汰,落后,但我们对唢呐的传承不仅仅是它的技巧和方法或者是这门乐器,而是一个对传统民乐的继承精神和认同感,唢呐是中国民族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影片也是围绕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展开情节描述。   《百鸟朝凤》出自《唐书》及《太平御览》,百年朝凤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众望所归,而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在死后享有这首曲子,影片中有三处是关于吹不吹百鸟朝凤演奏的问题,第一次是给一个不好的干部,他的家人哀求焦三爷为其家父吹上一曲百鸟朝凤,在那个年代,焦三爷义正严辞地拒绝了,因为那个人担不起这首曲子,他的家人也被狠狠的打了脸。第二次是一位好干部,焦三爷当着很多人的面总结了这位干部的毕生,此等德高望重之人担的起这首曲子。第三次则是游天鸣对师父焦三爷献上一首百鸟朝凤,在影片的最后,焦三爷的魂魄伴着这首《百鸟朝凤》向远方走去,焦三爷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他对唢呐的热爱和对唢呐传承的决心。   影片中还有一处典型的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情节,在改革开放之后,村里的一户人家在丧事上既请了西洋乐队,又请了民族乐队,当然,那个时候的中西方文化还没有融合,结果两队人马就打了起来,这也体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观念的根深蒂固。   当然,影片中的主人公也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唢呐匠,吹唢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游天明刚开始学的时候一直在吹芦苇杆,我有很大体会。也让我想起了我刚学吹竹笛的时候,每天只能吹笛头,吹响才能练指法,其中的艰辛非常了解,努力就会有收获,游天明也因此获得了成功,继承焦家班发展为游家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游家班最终还是没能发展起来,这是一大遗憾,但也同时向我们阐述了一些较之传统,落后的文化终会被淘汰,成为宝贵的遗产,若不加以创新,不与时俱进,也只落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   关于此影片,我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对于人情世故,影片中讲述了师徒情,友情,父子情,着重突显出了师徒情,天明对师父的感情已与父子情相同,他对师父的爱就像对唢呐的爱,以及与蓝玉的友情。   第二,关于唢呐。唢呐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以声音高亢著名,但渐渐也不符合大众潮流,所以对唢呐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第三,对于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在唢呐名曲中的地位固然很高,但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拘泥于传统,将它推广给大众,让它更为流传。   相关文章:

1. 不可逾越的底线观后感

2. 百鸟朝凤观后感

3.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2000字精选

4. 《三个老枪手》观后感范文

上一篇:真心英雄最新一期他们乘坐空中飞椅时的音乐,是英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