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曲艺戏剧 >

河南豫剧名段有哪些

更新: 2021-06-30 08:52 编辑: 流行乐坛网 归类:曲艺戏剧 人气: 56

  答:主要代表戏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杨金花》《拷红》《白蛇传》《秦雪梅》《秦香莲》《七品芝麻官》《南阳关》《朝阳沟》《大祭桩》《香囊记》...

河南曲剧的基本介绍

曲剧唱腔结构为长、短句曲牌联套体制。唱腔曲牌有150多种,其中有来自明、清民歌小曲的〔阳调〕、〔诗篇〕、〔茨儿山〕、〔剪剪花〕、〔银纽丝〕、〔打枣竿〕、〔太平年〕、〔罗江怨〕,有来自鼓子曲的〔马头〕、〔潼关〕、〔满江红〕、〔劈破玉〕、〔小桃红〕、〔青阳扇〕等。伴奏用的丝弦曲牌有〔大起板〕、〔山坡羊〕、〔高山流水〕、〔状元游街〕等130 多种。伴奏乐器以坠胡、三弦、筝、琵琶为主,并采用了锣鼓等打击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曲剧不仅在本省大部地区盛行,而且在甘肃、陕西、河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也建立有专业剧团。历年整理的传统戏有《陈三两爬堂》 、 《风雪配》 、 《卷席筒》 、 《阎家滩》 、 《草人媒》 、 《寇准背靴》等;创作的现代戏有《赶脚》、《下乡》、《掩护》、《游乡》等。其中《赶脚》、《下乡》、《陈三两爬堂》、《游乡》、《卷席筒》、《风雪配》均已摄制成影片。新成长起来的名演员有张新芳(旦)、王秀玲(旦)、邢金萼(生)、马琪(生)、谢禄(净)等。 曲剧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交叉影响发展而成的。曲剧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农民组成的同乐社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汉族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河南曲剧,是从流行在河南的曲艺—河南曲子和民间歌舞—“踩高跷”的基础上,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左右经地摊、高跷阶段正式搬上戏曲舞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迅速衍变,已成为河南的三大剧种之一。
它的唱腔曲牌很多,常用的有〔马头〕、〔劈波玉〕、〔扬调〕、〔汊江〕、〔诗篇〕、〔清江〕、〔银扭丝〕、〔满江红〕等。 它的伴奏乐器,在刚搬上舞台的时候,仅有手板、曲胡、三弦、软弓京胡和笙。随着发展和演出剧目的需要,不但增添了古筝、二胡、琵琶,而且采用了武场。曲剧演出剧目是逐步丰富起来的。当初的一些保留节目大多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如《胡二姐开店》 、 《安安送米》 、 《小观灯》、 《打灶君》 、 《李豁子离婚》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解放以来曲剧艺术的突飞猛进,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陈三两爬堂》、《卷席筒》、《风雪配》和反映现代生活的《下乡》 、 《赶脚》 、 《游乡》等优秀剧目被拍摄成电影以后,以它唱腔优美、长于抒情而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河南曲剧的基本介绍

上一篇:最经典的豫剧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