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民乐古曲 >

福州的戏曲是什么戏曲

更新: 2023-02-24 11:46 编辑: 流行乐坛网 归类:民乐古曲 人气: 74

福建的戏剧很多,流行于福州市一带的是用福州方言演出的闽剧

1、流行于莆田的是莆仙戏

福建地区的古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伴奏器乐以锣鼓为主,大吹、小吹为副。基本上保留宋、元南戏以锣、鼓、吹为主的伴奏乐器特点。鼓有大鼓、文鼓、武鼓三种,鼓面上压一小石狮用于调节音量。莆仙戏音乐属兴化腔,以“南北曲”和古曲为主体,吸收道释曲、里巷歌谣、民歌小曲等融合而成。《王魁》、《蔡伯喈》、《张洽》、《陈光蕊》、《杀狗》、《蒋世隆》、《傅天斗》、《江梅妃》、《敬德画像》、《王监生》、《蔡襄》、《红顶扫马粪》、《团圆之后》、《春草闯堂》、《三打王英》、《夫妻红》、《新春大吉》、《靖边记》、《状元与乞丐》、《新亭泪》、《刘贺登基》、《秋风辞》、《鸭子丑小传》、《逃难记》、《存储春秋》、《晋宫寒月》、《珍珠衫》、《玉笛梅魂》、《藩国纪闻》[、《叶李娘》、《江上行》都是莆仙戏的经典剧目。

 

2、流行于泉州厦门的又梨园戏高甲戏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高甲戏的演出剧目分为“大气戏”(宫廷戏和武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生旦戏较少。传统剧目有九百多个,大半来自京戏、木偶戏和布袋戏,小部分是吸收梨园戏的,还有一些是艺人根据历史小说和民间传说编而创作的。

高甲戏的剧目分为:“绣房戏”,即才子佳人的生、旦戏,如《杏元思钗》、《孟姜女》、《英台山伯》等;“公案戏”即审案戏文,如《彭公案》、《包公审黄菜叶》等;“宫廷戏”即属宫廷斗争的戏文,有《狸猫换太子》、《逼宫》等;“丑旦戏”,都属小戏,如《管甫送》、《番婆弄》、《桃花搭渡》等,这类戏颇有特色,丑角表演,更是独具一格,很受欢迎。此外,也有从古典小说及民间传说编演的戏,如《说岳》、《水浒》、《七侠五义》;民间传说如《詹典嫂告御状》、《陈庆庸过大金桥》、《温陵丽史》等。还有宋江戏,保留下来的剧目有《李逵大闹忠义堂》、《抢卢俊义》、《扈三娘替嫁》等。

 

3、流行于漳州的有傀儡戏高甲戏芗剧

芗剧原名歌仔戏,明末清初,郑成功率部收复台湾,把流传于漳州的“歌仔”等民间艺术带到台湾,并与当地民歌小调结合,在农村、渔区广泛流行,出现坐唱形式的“歌仔馆”。清末,由于迎神赛会的需要,清唱的“歌仔馆”走上广场,出现化妆游行的表演形式,时称“歌仔阵”。此后,“歌仔阵”吸收梨园戏、四平戏和乱弹的剧目及表演艺术,在农村谷场、庙埕牵草绳圈地演出,民间俗称“落地扫”。逢年过节,也搭戏棚表演。因为是从“歌仔阵”发展起来的,故称歌仔戏。歌仔戏音乐曲调富有地方色彩,使用方言俚语,通俗易懂,传统剧目大约有五百多个,著名的剧目有《白蛇传》、《白扇记》、《山伯英台》、《陈三五娘》、《安安寻母》》、《吕蒙正》、《杂货记》《三家福》《双剑春》《加令戏》《垦荒记》《情海歌魂》《肃杀木棉庵》《台民泪》《侨女英魂》《侨乡轶事》《羯鼓汉箫》等等。

 

4、流行于龙岩三明地区的有客家方言的汉剧

闽西汉剧,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吸收闽西客家方言和民间音乐而逐步形成,剧音乐以西皮、二黄为主,并有昆腔、梆子腔、弋阳腔、佛调、民间小调等多种声腔,表剧目有《大闹开封府》、《百里奚》、《兰继子》、《二进宫》、《大闹开封府》、《贵妃醉酒》、《陈客女麻》、《拾玉镯》、《孟丽君》、《杏元和番》《大闹开封府》、《审六曲》、《大保国》、《史碑案》《兰继子》、《双凤镜》、《广东案》、《安溪案》、《打洞结拜》等。

 

5、流行于南平市的有南词戏

最早起源于苏州,所以唱、白均用苏州“土官话”,以唱为主,间以说白。传统剧目有《白兔记》、《昭君出塞》、《白蛇传》、《秋江》、《僧尼会》、《拜月》、《借衣劝友》、《井台会》等。

上一篇:邓紫棋穿越火线歌词下载(穿越火线歌曲邓紫棋在线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