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音论曲谱 >

横吹曲辞 折杨柳 乐府诗

更新: 2023-02-02 00:24 编辑: 流行乐坛网 归类:音论曲谱 人气: 53

一、横吹曲辞 折杨柳 乐府诗

折杨柳歌辞 南北无名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折杨柳歌辞 无名氏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横吹曲辞·折杨柳 卢照邻

倡楼启曙扉,园柳正依依。鸟鸣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露叶疑啼脸,风花乱舞衣。攀折聊将寄,军中书信稀。

横吹曲辞·折杨柳 沈佺期

玉窗朝日映,罗帐春风吹。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

白花飞历乱,黄鸟思参差。妾自肝肠断,旁人那得知。

横吹曲辞·折杨柳 乔知之

可怜濯濯春杨柳,攀折将来就纤手。

妾容与此同盛衰,何必君恩独能久。

横吹曲辞·折杨柳 刘宪

沙塞三河道,金闺二月春。碧烟杨柳色,红粉绮罗人。

露叶怜啼脸,风花思舞巾。攀持君不见,为听曲中新。

横吹曲辞·折杨柳 崔湜

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

落絮缘衫袖,垂条拂髻鬟。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

横吹曲辞·折杨柳 韦承庆

万里边城地,三春杨柳节。叶似镜中眉,花如关外雪。

征人远乡思,倡妇高楼别。不忍掷年华,含情寄攀折。

横吹曲辞·折杨柳 欧阳瑾

垂柳拂妆台,葳蕤叶半开。年华枝上见,边思曲中来。

嫩色宜新雨,轻花伴落梅。朝朝倦攀折,征戍几时回。

横吹曲辞·折杨柳 张祜

红粉青楼曙,垂杨仲月春。怀君重攀折,非妾妒腰身。

舞带萦丝断,娇娥向叶嚬。横吹凡几曲,独自最愁人。

横吹曲辞·折杨柳 张九龄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流芳不及新。更愁征戍客,鬓老边城尘。

横吹曲辞·折杨柳 余延寿

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葳蕤君不见,袅娜垂来久。

缘枝栖暝禽,雄去雌独吟。馀花怨春尽,微月起秋阴。

坐望窗中蝶,起攀枝上叶。好风吹长条,婀娜何如妾。

妾见柳园新,高楼四五春。莫吹胡塞曲,愁杀陇头人。

横吹曲辞·折杨柳 孟郊

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赠远累攀折,柔条安得垂。

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但恐人别促,不怨来迟迟。

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朱颜与绿杨,并在别离期。

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

花惊燕地雪,叶映楚池波。谁堪别离此,征戍在交河。

横吹曲辞·折杨柳 李端

东城攀柳叶,柳叶低着草。少壮莫轻年,轻年有衰老。

柳发遍川冈,登高堪断肠。雨烟轻漠漠,何树近君乡。

赠君折杨柳,颜色岂能久。上客莫沾巾,佳人正回首。

新柳送君行,古柳伤君情。突兀临荒渡,婆娑出旧营。

隋家两岸尽,陶宅五株荣。日暮偏愁望,春山有鸟声。

横吹曲辞·折杨柳 翁绶

紫陌金堤映绮罗,游人处处动离歌。阴移古戍迷荒草,

花带残阳落远波。台上少年吹白雪,楼中思妇敛青蛾。

殷勤攀折赠行客,此去关山雨雪多。

二、《春夜洛城闻笛》诗中提到的“折柳”究竟指什么?

...折柳是指笛曲《折杨柳》,

三、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折柳是啥

嗯。。。我们曾学过这首诗。。。

李白在春天的夜晚听到笛子吹奏的“折杨柳”曲,这是一首书写离别之苦的曲子,而谁又不起思乡之情呢?

洛城就是现在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试想像:春风颐荡,万家灯火渐息,一位离乡诗人倚窗独立,闻笛而陷入沉思。正如诗中所说:何人不起故园情!

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柳”与“留”为谐音。。。

嗯。。。就说这么多啦,我是个准大学生。。。呵呵

四、王之涣《折杨柳》

凉州词 王之涣--中国名著半小时(古代文学部分)隋唐五代诗歌【原作】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凉州词:《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引《乐苑》云:“《凉州》,宫曲名,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远进。”邝陇右道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此诗用《凉州》曲调,并非歌咏凉州。 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偕音)之意。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古诗今译】 九曲黄河向西扶摇直上,远远地、高高地伸到白云之间,隐隐约约,有一座孤城,背倚着万仞高山。不要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凉曲子,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杨柳自然也就不会返青吐绿,还怨它有何用? 【赏析】 王之涣,公元688-742,字季凌,原籍晋阳,五世祖隆迁居绛州。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县,卒于官舍。王之涣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中”。《全唐诗》存绝句六首,为历代所传诵。 本诗旨在写凉州之荒凉,偏僻,险峻,进而烘托戍边条件之艰苦以及将士们无尽的思乡愁绪,还有无以寄托情思的无奈。 开篇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首先就显示了诗人于众不同的视角选择。王之涣的立足点与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两人诗句的不同点一方面在于:李白的目光是由远而近,写的是来势迅猛而又无法拦留的一种动感流逝;而王之涣的目光是自近及远,故而展现了黄河扶摇远上的一种壮美奇观。另一方面还在于他们在诗作中渗透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怀:上下句贯穿起来看,李白的诗句流露的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在个人心智上的是放弃,有以酒消愁的颓废;而王之涣流露于字里行间的则是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烘托边地的荒凉、偏僻、险峻和戍边条件之艰苦,表现的是企盼早日结束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是在为国、为百姓、为戍边将士抒情言志。 因此,诗人在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和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之后,紧接着便由景及人,重笔渲染戍边将士思乡之情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玉门关”,杨柳就不能返青吐绿,就抽出新枝,就不能折杨柳新枝以寄托情思,羌笛还有必要吹奏那悲凉伤感的曲子吗?诗人在此不说戍边将士思家怀乡,而以“怨杨柳”喻之,实在是绝妙无比。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将生怨恨,眼下“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皆为枉然,因而作“何须怨”,根本就没有必要“怨”。虽说只不过是一句宽慰,然而这种宽慰着实含蓄而又委婉,深沉而又炽灼,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堪称边塞诗之绝唱。

上一篇:我恨你的十件事第83分钟是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