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音论曲谱 >

越剧徐派的介绍

更新: 2022-10-04 11:00 编辑: 流行乐坛网 归类:音论曲谱 人气: 81

越剧徐派的介绍

越剧流派是演员表演艺术的总体,它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 。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一个剧种,流派唱腔越丰富,它的生命力就越强,剧种也就越繁荣、越成熟,表演范围也越广。目前,越剧有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傅全香立的“傅派 ”、徐玉兰创 立的“徐派”、戚雅仙创立的“戚派”及王文娟的“王派”、陆锦花的“陆派”、毕春芳的“毕派”、张云霞的“张派”、吕瑞英的“吕派”、金采风的“金派 ”等其它流派。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倜傥热情、豪爽多才的人物。

徐玉兰嗓音条件好,音哉宽,在曲调方面吸收了绍剧粗犷悲壮的特点,京剧刚健、坚实的技巧,又融合了越剧早期男玉唱腔中朴实、淳厚的因素,在气息控制、共鸣运用、板式转换等方面,都有别出心裁的创造。

徐派的特点是华采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代表作有《北地王》的刘谌,《西厢记》的张生,《春香传》的李梦龙,《红楼梦》的贾宝玉,《追鱼》的张珍,《西园记》的张继华等。徐派的传人有金美芳、徐小兰、刘丽华、汪秀月、翁荔英、刘觉、徐持平、钱惠丽等。

中国越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的嵊州市(原称嵊县) 。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 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此剧种。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

越剧的前身,是19世纪后半叶在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这种曲艺活动了50余年,是越剧的孕育时期。

1906年春,开始从说唱演变为在农村草台、庙台演出的戏曲形式,称“小歌文书班”,简称“小歌班”,由于艺人全是以务农出身为主的男性演员,故俗称男班。所用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这是越剧诞生后的小歌班时期,音乐上称[呤哦调]时期。

1917年5月13日,小歌班艺人初次进入上海演出。几经失败后,于1918年开始在上海立足。1920年底至1921年初,组成了越剧史上第一支简单的专业乐队,用丝弦伴奏取代人声帮腔接调,因板胡定弦为1―5两音,称[正宫调],简称“正调”,从此[丝弦正调]成了主腔,音乐上即称[正调]时期。

1921年9月―1922年,男班艺人相继将剧种改称绍兴文戏。1923年7月,在嵊县施家岙办起第一个女班,到30年代初,女班大批涌现,绍兴文戏男班和女班并存,同时出现男女混演,越剧史上称绍兴文戏时期。在音乐上男班沿用[正调],女班创用胡琴定调为6―3的[四工调]。音乐上称[四工调]时期。

1938年始,女班竞相去沪,至1941年,增至36个。而男班逐日衰落,最终被女班取代,自此进入女子越剧时期。以姚水娟为代表的一批越剧从业者进行了变革,当时称为“改良文戏”,历时四年。

1942年10月,以袁雪芬为首开始对越剧进行全面改革,称为“新越剧”。1944年9月始,尹桂芳、竺水招等投入创造“新越剧”行列,以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走上这条路,使越剧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与发展。音乐上创造出柔美哀怨的[尺调腔](主胡定调5―2)和[弦下腔](主胡定调1―5),成为越剧的主腔,并逐渐形成流派唱腔。音乐上称[尺调]时期,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7年,是女子越剧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发展了男女合演的越剧。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与扶持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经过对剧团实行三改,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剧目创编和综合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与成效。已形成的流派唱腔,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越剧从50年代起,更广泛地走向全国,成为一个地方戏的大剧种,并对外作文化交流演出。同时在男女合演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改革的经验与成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十年内乱中 ,越剧遭到严重的摧残。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越剧由复苏而振兴,剧团纷纷恢复重建,受迫害的著名演员重新登台,前后形成十三个流派唱腔。“小百花”的崛起,给越剧带来新的生机,流派传人如星。一批老艺术家的成就得到总结。优秀剧目大批涌现。综合艺术多方探索,达到新的更高层次。越剧电视剧、VCD、艺术集锦等大量制作发行。越剧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在女子越剧再度兴起的同时,男女合演急骤减少。80年代后期开始,越剧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地越剧团大部分先后撤销,专业剧团趋少而精。但在浙、江、沪等地,越剧的群众业余活动依然蓬勃开展,越剧,还是广大人民非常喜爱的一朵戏曲之花。

在新形势下,越剧界的有志之士,积极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力争走向新的辉煌。

本著作以翔尽的史实记述了越剧自孕育诞生、成长演变,到改革发展、成熟繁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及所经曲折成败的历史全貌,以飨读者。

为叙述上的方便,解放后男女合演的实验发展单独成章。

又名绍兴戏 最经典就是 梁祝 红楼梦了

上一篇: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